【文化盛会】
湛江两节目分获金奖和铜奖
11月4日至7日,由广东省文化厅、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文化馆等承办,珠海市文化馆协办的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决赛在珠海火热举行。来自广东全省各地市及省直单位的122个参赛作品、1900多名演职人员汇集浪漫之城,切磋技艺、传递友谊。
据悉,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是广东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之一,从1998年起每三年举办一届,每届花会都为广大群众奉献了众多的高水平节目,是全省群众音乐舞蹈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展示,也是广东基层音乐舞蹈创作人员的一次联欢盛会。
为提高活动参与度与覆盖面,本届花会初赛从今年5月便启动,由各地级以上市文化主管部门、省直单位组织发动,进行展演选拔,复赛全省共收到1000多个参赛作品,最终于11月初进入决赛阶段。决赛期间,在珠海举办了开幕式暨综合场比赛1场,音乐专场决赛2场、舞蹈专场决赛2场、广场舞专场1场和颁奖晚会1场,可谓精彩纷呈。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决赛共评选出金奖26个、银奖38个、铜奖57个,组织奖6个。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搞搞新意思”,首次把广场舞列入省级群众音乐舞蹈花会的比赛范畴,设置“广场舞”专场,全省共有22支队伍参赛,参与人数、覆盖人群众多,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生动展现出岭南群众文化艺术的风采和魅力,为花会增添了新亮点。其中,由湛江市文广新局选送,湛江市文化馆广场舞队演出的《渔女·木屐》,获得广场舞类金奖。
此外,由湛江市文广新局选送,湛江市文化馆为演出单位的女声表演唱《莲藕乡 莲香藕》(编导:李晓辉、许斌 作曲:李健 作词:周崇练、陈昶斌),获得音乐类铜奖。
【湛江风采】
《渔女·木屐》富有地方特色
“这个金奖来之不易,体现了市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心,凝聚了所有主创、演出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11月8日,本报记者来到位于赤坎的湛江市文化馆,对凯旋的湛江市文化馆广场舞队进行了独家专访。《渔女·木屐》节目编导、湛江市文化馆舞蹈老师龙海飞,感慨地对记者说道。
据介绍,《渔女·木屐》早从今年7月份就开始排练了,“第一关是初赛,当时是录成光碟送到省里参加评选。”而到了决赛,《渔女·木屐》全体演员集体乘坐大巴车,千里迢迢到珠海现场表演。
《渔女·木屐》是我市原创的优秀作品,生动展示了渔家女的风采和魅力,体现了雷州半岛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热爱生活的良好精神面貌,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彩演绎赢得了决赛评委的高度认可和赞扬,“节目采用的伴奏音乐是《人龙魂》,作曲李健,作词周崇练,都是屡获国家、省级大奖的我市著名音乐家。”龙海飞说,除了在动作上精益求精之外,还在服装道具上悉心下了功夫,“蓝色的演出服由我亲笔设计,然后再交师傅去做出来,很有海洋特色。”
还有30多件(双)竹帽、木屐,也是龙海飞自己开着车到麻章、遂溪、廉江等地的农村集市上“淘”来的,“这些传统手工艺品,越来越少了,要到基层才找得齐这么多。竹帽买回来后,先抽出上面过多的枝叶,涂上银色的漆,帽檐还要加上波浪状的白色纱布;木屐也要进行改造——打上亮片和彩色的衬布,以增强舞台效果。”这些繁琐的手工工序,龙海飞都亲力亲为,甚至忙到凌晨两三点。
【演员拼搏】
大妈们全身心投入训练
“我们参加决赛的演员总共33人,其中一人为候补队员。她们都是来自民间的普通群众,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龙海飞对参与演出的大妈们伸出大拇指,一个劲为她们点赞。
今年已经67岁的郭小莹,是湛江市文化馆广场舞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从初赛到决赛,我们队伍中途换了10多个人,但无论是谁,大家都非常投入,甚至带病、带伤咬牙坚持训练和比赛。”
郭小莹从小就喜欢跳舞等活动,无论是在市八小还是湛江一中读书时,都是学校里的文艺、体育活跃分子,担任过文艺委员,参加过合唱队。,后来又像其他很多知识青年一样,返回城市建设美丽湛江,在市妇联、市人大工作时,多次组织、参与单位的文艺活动,还出任过湛江知青艺术团团长。
她回顾全队的奋斗历程——为了备战,广场舞队队员们放下各自家庭杂事、起早摸黑集中到市文化馆进行训练,“住在霞山的人,就每天坐公交车来赤坎。大家中午不回家,而是就地吃盒饭,还把被褥带到训练场,在地板上铺开睡个午觉,又接着练。脚被木屐磨肿破皮了,就贴上胶布继续。”
功夫不负有心人,珠海决赛现场,当她们惊艳亮相,跳出轻盈动人的舞姿,或踩着木屐行进或双手互相敲击脱下来的木屐,发出清脆、富有节奏感的咯咯声时,全场轰动了。当她们结束近5分钟的演出退到台下时,评委和观众才惊喜地发现——刚才献上精彩演绎的,原来是一群快乐的大妈,“哎哟,大家刚刚还以为是年轻的姑娘们在台上跳呢。你们可真棒!”
来源:湛江晚报
文: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罗红波 李炎东
图:通讯员辛宁 记者张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