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识很多很多歌者,专业的,非专业的,入门的,大神级别的。很多歌者给笔者的直观感受就是死板,不会变通。
歌唱,很多人说“我知道每一个词的意思 我知道每一个表情记号的位置 甚至是我把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写作心境都了如指掌”,我这唱的就是对的,就是好听的,我是个聪明的学者。。??
其实不然,这些东西是学习新作品时需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东西,然而很多人也仅仅是“学了”,跟技术融合却是根本做不到的。笔者一直强调一个词“情绪”,这跟很多垃圾教师说的“你唱歌要带上感情”是不一样的。很多垃圾无良教师,自己啥都不知道就会说这种空话导致学生根本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唱。“情绪”是什么,情绪是情感的即时表现,歌剧人物也好,艺术歌曲也好,如果你脑子里没有人物的“情绪”,那你是绝对找不到感觉的,因为情绪是一直在变化的,而“感情”只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的统称。
再来说说唱法。有些人说“咏叹调跟艺术歌曲一样啊,为什么有区别?难道你唱咏叹调就得扯着嗓子吼,艺术歌曲就得轻声细语?"这钟钻牛角尖的问题真的让我生无可恋。你之所以觉得一样,是因为你没有站在舞台上唱过,所以你体会不到,那么我就来讲讲。
咏叹调相比艺术歌曲要粗糙,有人就要问了“什么?你到底懂不懂啊,我们老师可说了,咏叹调也要唱很细腻的,只要唱歌就得要细腻”,如果说你唱咏叹调 不带情绪,就光站那跟个傻逼一样唱,那你老师说的也没啥错,但是每一首咏叹调,都是承接了前面的人物情绪和内容,而且如果唱一个场景,大幅度的动作加舞台表演就算当今最顶级的歌唱家 也很少有人能细腻的去唱咏叹调。众所周知,歌剧需要夸张的表演 并且歌剧的内容往往都是高于我们一般情绪的内容,比如生离死别,比如爱恨情仇,再比如要拯救自己的国家之类的,你在唱这些作品的时候如果你进入了人物,有了人物当时的情绪,加上大幅度的舞台表演,你还能把作品表达的跟琴房里跟老师上课时候的一样那真的在下佩服!而艺术歌曲,基本上很多都是小情小爱,比如对女子的爱慕之情,比如在小溪边哭诉,再比如行走在冬夜里。这些东西不需要你的情绪有大幅度的起伏,也不需要你有什么舞台肢体表演,更没有前文承接下来的情绪(套曲除外),所以你只需要按照谱子上面的表情记号去挖掘人物本身的情绪变化即可,并不需要想咏叹调那样需要把自己放置在一个长达2个多小时的歌剧大环境中。
肯定有人要问,那照你这么说,咏叹调就表演为主演唱为辅?还是说就咣咣咣唱?如果你仔细读了我上面的文章 应该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我上面说了“情绪”,就算吵架,也得有强硬的时候和缓和的时候把。“我爱你 我爱你 我爱你,就像烈火在焚烧我的身体,就像深谷的风吹进我的心里”(只是举个例子 瞎写的),三个我爱你 你要是能抓住人物情绪肯定也不会都唱成一样吧,即使没有表情记号,就算在平时跟心爱的人表白 你会朝对方大吼三声我爱你么? 一般人都不会吧?烈火焚烧 你也不能唱的跟窗下小夜曲那么柔情吧,深谷的幽风你也不可能唱的跟坠入十八层地狱那样的绝望吧?所以说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每一句歌词,进入了人物的情绪,你就根本根本根本根本根本根本不可能在那咣咣咣的瞎吼。
最后总结一下,歌剧咏叹调 可以唱的粗糙一点,但是前提条件是 你能进入人物 抓住人物的当时情绪。艺术歌曲,尽量少一些肢体上的表演 尽可能的把自己的人物定位放的低一些。至于歌唱技术,我们不在本篇文章中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