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联盟故事 >台湾流行音乐的珠玉脉络《三》

台湾流行音乐的珠玉脉络《三》

2023-05-10 14:56:27

2017台州好童声

火热报名中,为梦想发声、让歌声响亮!详情戳这里!



2015年5月的台湾,一场与众不同的演唱会——“如果能许一个愿”邓丽君逝世20周年虚拟人演唱会用“虚拟影像重建”和“裸眼3D投影”技术,为歌迷们开启一段旧日时光。

在此之前,以全息技术在演唱会上短暂“复活”过的中国歌星有梅艳芳、张国荣等,但要以虚拟之身开个人演唱会,必是在最广大歌迷心中有着最巨大号召力的,在整个亚洲,死后20年还能被人如此怀念拥戴的艺人,邓丽君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她,是华人世界里的最大公约数。


将近四十年来,她的歌声从靡靡之音变成了华语经典,滋养了一代代人。
1967年,邓丽君签约台湾宇宙唱片,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她的发展重心即从小小的宝岛转向更为广阔的东南亚华人市场。

她自小的恩师、亦是后来台湾文化的先驱左宏元为她制定了清晰的音乐风格,“让她把这种华人的,尤其是我们中国大陆的那种大跳,那种北方的坠子、落子,很多地方戏曲上的东西,用一点掺杂进去,有点腔进去,寂寞,又转腔,它就跟流行歌曲有点不一样,这可能就是我们一个东方的特色。”


这是流行音乐,但也是民歌,正是这种东方的民族性,抚慰了全世界华人的游子心。

戏曲腔、民歌小调、上海歌女腔,作为大陆移民女儿的邓丽君,唱法上糅合了那个时代200万客居台湾族群最窝心的三种腔调,加上她的声音、她的样貌,任何一个模仿者再难以替代。


直到七十年代末,大陆才开始出现邓丽君的歌声,《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甜蜜蜜》、《在水一方》、《我只在乎你》……不只是一代人的流行音乐启蒙,也是一代人的心灵慰藉,等待着她的,是整整一个大国封闭荒芜后的求新和求知欲。

迄今活跃在中国文化一线的中流砥柱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把邓丽君奉为他们心目中不可逾越的经典,因为那是改革开放之后,闯入他们文化记忆里的第一缕声音。


邓丽君生于台湾,葬于台湾,但成名之后可以自己做主的时光,绝大部分都不在台湾。香港、日本、美国、新加坡、法国、泰国,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她的工作和生活轨迹,都埋葬着她快乐或不快乐的记忆。这些或长或短的异乡时光,就像硬币的两面,她是实至名归的国际化歌者,却也是始终漂泊的异乡过客。

台湾流行音乐的珠玉脉络

作者:李木子

七十年代生人,八十年代末开始接触港台流行音乐和西洋古典音乐,1992年尝试写下第一篇流行乐评,2001年曾玩票主持了一年的电台古典音乐鉴赏节目《Music In Paradise》。


作者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东白话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