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歌词应多学习传统民歌的语言
毕春泽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这里的“歌咏言”就指明了歌词是用来唱的,“咏言”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唱出心里的话”。歌词与诗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它语言的口语化,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的特征。乔羽曾说:“好歌词一定是活生生的语言写成的”;阎肃谈歌词写作时强调:“歌词是说出来的”;车行也提出:“歌词的语言非常口语化并不白,才是歌词的最高境界”,任卫新讲到:“歌词是语言,不是生僻的文字”,都指出了歌词语言是口语化的生活语言,而不是文绉绉的词藻。在这一点上,优秀的传统民歌的语言才是名副其实的,它们的歌词就是活生生语言的表达,唱出了动人心弦的真情实感,才能够一直流传下来。
如:《诗经》国风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今又由琼瑶老师改编为现代口语的歌词《在水一方》,邓丽君唱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彝族民歌《要走的阿老表》中写到:“走了一步望两眼哪个舍得你,哪个舍得你,白天想你夜不黑,夜晚想你天不亮。为何你来了又走了,阿表哥舍不得。太阳太阳别出来,月亮月亮你别出来,太阳出来阿表哥就要走,月亮出来一思念我就会哭。”,这是多么质朴纯真的情感表达啊!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陕北民歌《想亲亲》的歌词:“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那个)软,呀呼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呀儿呦。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花乱,呀呼嘿,呀呼嘿;煮饺子我下了一锅山药(那个)蛋,呀儿呦,呀儿呦。”,活生生的生活语言,听起来亲切自然,句句入情入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歌词:“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的哥。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内在,富于想象,口语化的文学语言既亲切又朗朗上口,歌咏中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王洛宾改编)的歌词非常短小精悍,只有四句:“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前两句是比兴,前三句又是双关意味,最后又以“小鸟”作比,语言简洁明快又耐人寻味。这样的优秀的传统民歌真是多之又多,举不胜举。这些民歌都出自于生活中的口头语言,而不是笔下的文字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词。因此,今天我们这些写词人,在创作中要避免大秀文字拼凑词语、虚情假意脱离生活的问题,真得是应该多学习学习传统民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