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传统民歌
冯湘 黎裕权
高凉古郡,钟灵毓秀,劳动人民出巧手,乡风民俗多异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广大人民群众以非凡的才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高州传统民歌,便是这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芳香四溢。
一、源流久远,影响广泛
民歌,即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传统歌谣,可供吟诵与咏唱。高州民歌起源于哪个朝代,典籍及有关史料记载甚少。据史料考证,南方民歌最早起源于唐代,到了明代,南方民歌已经盛行,且大多数已经定型,并自成一格,歌者甚众。据清光绪《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高州知府张邦伊在“高凉八景”诗《东山樵唱》中写道:“偶然清啸发,余响震林隈”。由此可见,高州民歌最迟在这之前就已经形成和流行了。
高州民歌是一代代高州人发自心灵的歌咏。高州民歌多是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触景生情、遇事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在旧社会,“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广大劳动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唱唱民歌,吐吐胸臆,极为普遍,并日久成俗。人们通过歌咏,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针贬时弊、交流情感、调节劳动,字字句句,纯真、热烈、火爆。唱的是山野小调,说的是乡音俚语,诉的是家长里短,系的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细细品味,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高州民歌植根于高凉大地,流传于乡土民间,历久弥新,代代相传。在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进化、生产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高州民歌伴随着时代的步伐,、生产劳动、人民生活和思想情感,其内容遍及民间的衣、食、住、行、礼等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维系生活的重要方式和纽带。随着历史的演变,高州民歌在创作、提炼、延续和积累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通过口传心授在民间代代相传。在时间的磨炼和历史的考验中,高州民歌以其深刻的内涵、独特的风韵,成为岭南优秀文化宝库中一颗闪光的明珠。它与梅县的客家山歌、潮州的潮歌、雷州的雷歌、海南的黎歌和沿海的咸水歌相互映衬、争芳斗艳,共同构成万紫千红的粤歌百花园。
二、内容丰富,异彩纷呈
高州民歌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按其内容可分为六大类。
(一)劳动歌。是反映劳动生活、协调劳动节奏的一种民歌。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等功能。种田的有秧歌,采茶的有茶歌,打鱼的有渔歌,放牧的有牧歌等。如《打秧歌》就是一首描写农民摸黑打秧情景的劳动歌,读来令人心酸落泪。
打秧归,打秧归,鹿头北斗转回西;
揾碗落枱眼又眯,未洗完脚鸡又啼。
(二)时政歌。,。如《冇识当官败事多》就是一首讽刺昏官、懒官、庸官、的时政歌。
冇识唱歌唱坏歌,冇识撑船跌落河;
冇识驶牛乱打棍,冇识当官败事多。
(三)仪式歌。是民间举办礼俗活动和祀典仪式而唱的一种民歌,具有浓烈的祈祷、祝颂色彩。其中包括巫婆、神汉进行巫术活动时唱的诀术歌,如《招魂歌》;某种节庆和时令活动时唱的节令歌,如《采茶歌》;重大庆典活动时唱的祈祷性的把典歌,如《敬酒歌》;用于嫁娶、祝寿、迎宾、贺生、送葬、造房等场合的礼俗歌,如结婚铺床时唱的《铺床歌》。
第一铺床铺蓆先,第二铺床铺张毡;
第三铺床花锦被,第四铺床一对莲;
莲上开花又结子,子上开花中状元。
(四)生活歌。是反映劳动群众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为内容的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民歌。如《禾黄冇粒谷归仓》,就是一首表现农民饱受地主盘剥、日子艰难困顿的生活歌。
你说天光天未光,你说禾黄禾未黄;
天光冇只公鸡叫,禾黄冇粒谷归仓。
(五)儿歌。是流行于儿童中间的一种简洁、生动、押韵的口头短歌。如《分猪窝》就是一首反映儿童集体活动时唱的儿歌。
依依哟,依依哟,大家围围分猪窝。
一盘猪窝有几多?五个十个二十个。
你一份,我一份,人人拍手笑呵呵。
(六)情歌。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爱情及婚姻生活的一种传统民歌。高州情歌内容丰富,数量最多,是高州民歌中的极品。每一首情歌,都有诉不尽的情场百态,恩爱眷恋与离愁别恨。
1、有期盼男女结交的。
哥你有胆就来行,唔使三十咁孤单;
人无百岁阳间寿,花无百日红丹丹。
2、有倾慕对方人品的。
上山斩竹竹头尖,妹你面花哥冇嫌;
妹你生来菠萝命,外头生疤里头甜。
3、有表达爱情坚贞的。
石灰箩里打筋斗,同妹相交到白头;
九十不死情还在,哪怕阎王把簿勾。
4、有讴歌叛逆精神的。
越打越骂越唔声,滚水淋头妹不惊;
口吞秤砣铁做胆,血洒村头也嫁兄。
5、有宣泄单身凄凉的。
真凄凉来实凄凉,三十出头冇婆娘;
面对镜儿问自己,胡须怎解咁肯长?
6、有倾诉失恋苦情的。
高山岭头栽荔枝,未有定根人就移;
荔枝带核冲酒饮,苦在心头妹冇知。
7、有哀叹婚姻不幸的。
十八娇娇三岁郎,手捧灯盏牵入房;
等得郎大娇又老,等得花开叶又黄。
8、有抒发怨妇情怀的。
临行送夫茶一杯,问夫出去几时回;
路上有花夫莫采,家中还有一枝梅。
三、手法高妙,独具神韵
高州民歌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极为丰富多样,比较常用的有比兴、双关、比喻、夸张、重叠、隐语、对比、排比、对偶等十多种。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人物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可触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艺术感染力。
(一)借物比兴独具特色
1、上宫湾连下宫湾,流出愁肠九曲间;
可恨鉴江无情水,怎送郎去不送还?
这是一个闺中怨妇的内心独白。歌中以迂迴曲折的江水托物起兴,巧妙地把眼前景物与少妇内心的离愁别恨融为一体,凄婉动人。面对流逝的江水和久盼不归的离人,她的“愁肠”就像“九曲”的江水一样难以排遣,于是便由爱之深,思之切,转而生恨,一句“可恨鉴江无情水,怎送郎去不送还”的陡然发问,更增添了浓重的感伤之情。
2、鉴水茫茫日夜流,孤灯独伴几时休;
少年子弟江湖客,红粉佳人白了头。
歌中以“鉴水”、“孤灯”写景起兴,将人与物、情与景融为一体,抒发了闺中思妇触景生情思念离人的伤感情怀。“鉴水”、“孤灯”正是思妇心绪迷茫、孤独、难见尽头的真实写照。后两句暗衬闺中人悲年华不再、空度时日,陡生感叹。当年青梅竹马的少年子弟如今已变作永无归期的“江湖客”;而自己呢?昔日的红粉佳人亦熬“白了头”。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悲慨?
(二)双关使用十分广泛
1、哥你讲来嘴里甜,又雨又晴六月天;
见尽几多空心藕,未见一条实心莲。
这首情歌用“雨”和“晴”,“空心藕”和“实心莲”的形象喻意,对男子爱情上三心两意的强烈谴责。用“藕” 谐“偶”、“莲”谐“恋”这些谐音双关语作隐义,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听起来格外有味,经久难忘。
2、曹江香蕉梳对梳,郎恋阿妹歌对歌;
摘下佳果送妹吃,蕉蕉甜透妹心窝。
这首蕉园情歌,反映蕉乡青年男女对歌求爱的一种方式。歌词中的“蕉蕉”同“朝朝”两字是谐音,唱的是“蕉蕉甜透妹心窝”,但听的人心里明白,这是一句“朝朝甜透妹心窝”的谐音双关语,形象、生动、准确、恰到好处。
(三)夸张也是最常见的手法之一
1、想妹想到头昏昏,十根肝肠断九根;
还剩一根养哥命,妹要心肝哥愿分。
这首情歌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青年男子对闺中情人爱之深、思之切的凄苦情怀,感情强烈、深刻。歌中以“头昏昏”开头,直抒胸臆,写其因相思而神思恍惚、思绪绵绵,以至于伤神劳形,肝肠寸断,颇多凄凉。“十根肝肠断九根”的夸张语,虽有点言过其实,却见其情真挚、强烈,令人动容。
2、鸭嘴难比鸡嘴圆,鸡嘴难比妹嘴甜;
八月十五亲过嘴,九月重阳还觉甜。
这首情歌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幅缠绵悱恻的情人幽会图。“鸡嘴圆”是衬写,“妹嘴甜”是实写,以“圆”烘“甜”,状物写情,浑然一体。一个“甜”字,写尽男女幽会时难以忘怀的甜蜜与温馨。虽语带夸张,却将一个“情”字演绎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四)还有大胆的想像和巧妙的比喻
1、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
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这首情歌用“单只”与“成双”的形象生动的比喻,语带双关,以情寄托,抒发了男子相思的苦闷情怀。歌中细致刻画了男子倾慕对方想与其结为夫妻的强烈愿望,但又羞于开口、难以表白的复杂心境,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2、哥是大山古树松,妹是青藤紧跟踪;
松长一年缠一度,藤枯树死也从容。
这首情歌以藤树相缠、至死不离的生动形象,比喻一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生死相恋的高尚情怀和坚强意志。歌中不仅描写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形象画面,而且寓情于景,借景传情,形成了情景交融,清新优美的意境。
(五)排比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1、哥系绿叶妹系花,哥系粗布妹系纱;
哥系高山清泉水,妹系水边嫩细茶。
这首情歌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青年男女热烈纯真的爱情生活。歌中用“绿叶”与“花”、“粗布”与“纱”、“泉水”与“茶”之间密不可分的相联关系,烘托这对情侣深情眷恋、长相厮守、永不离弃的真挚感情,清新、脱俗,别有一番情趣。
2、好柴烧火唔出烟,好牛犁田唔使鞭;
好石磨刀唔使水,好女谈婚唔使钱。
这首民歌运用“好柴”、“好牛”、“好石”的排比手法,烘托“好女”谈婚唔使钱的高尚品格。歌词艳而不俗,婉约有致,有一种回肠荡气的语言美、音乐美,极富神韵。通篇洋溢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委婉清丽的艺术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