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文的前提是:你是一个学习者,而且你没有好的学习条件、没有好的资源和老师,但是你对自己有要求,你想学好。你如果是一个大神或者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音乐人了,请关闭退出。
1. 范儿(干什么像什么)
范儿,不是装逼,是要职业。这是一个职业素养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吉他手,你要有一把像样的吉他,配一个像样的吉他包,出门的时候,一来保护你的乐器,二来这是你身份的象征,让你自己更有自信。
当然随身携带拨片是必不可少的,你要有随时随地有琴就弹的觉悟。
同时你也得对得起你这身行头,不能拿出来就会三个和弦。(玩朋克也得转调!)
假如你是一个歌手,声乐、表演都是必修课。唱法、音乐风格,你一定得了解。你得知道乐队怎么演奏你唱的最舒服。身为一个歌手,你如果一件乐器都不会,那么你是在扯犊子,您那是KTV歌手。最次最次,你得拿键盘练声吧?
假如你是一个鼓手,你就要做到各种节奏型不过脑子就可以打。技术上的东西,速度什么的可以先放一边。排练过程中,音乐的段落要非常清楚,时刻都知道乐队演奏到哪里,而且速度保持恒定。不在主唱唱到一半的时候fill in(加华)是一个鼓手对主唱的最起码的尊重。
不管是乐手还是音乐人,一定要把自己捯饬的像个搞音乐的。我的意思不是非得名牌,是一定要有态度。别打扮的像在夜店上班似的,更别像个地痞流氓。不需要追求所谓的时尚,音乐人的内涵才最时尚。
(图:窦唯)
【不管网上曝出多少所谓的落魄照片,或者主流媒体如何评价他,在真正懂音乐的人的心里,谁都不会因为那些东西而看轻他】
2. 72.5%原则
首先,72.5%只是一个感性的数据,没有仪器可以测量这个数据的真实程度。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出于感性思维得出的结论。 这个原则是,你如果想要好好学习一件乐器,那就明确好自己的音乐风格,按照你喜欢的该风格大师的配置去买,设备一样的情况下,大师的音色你就拥有了72.5%。别管你技术怎么样,上来随便弹一下就是大师的72.5%。听着这样的动静,练习你也会有动力,出去排练你也会有自信,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听觉习惯和音色审美。
换句话说,大师的设备你有了,你和大师的唯一差距就是你的功夫了,你把自己逼上绝路了,没有任何不努力的理由了。如果说职业音乐人还有很有设备上的细节是你没有的,我只能说,连这点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没有的话,你不要做乐手了吧。
如果有人说乐器贵,买不起。我觉得这是一个态度或者意识问题。我认识一个人(不说职业和名字,纯论事不黑人),开着百公里20个油的车,各种约(吃饭),各种带妹子飞(兜风)。因为演出比较多,原来的700块的琴实在说不过去了,所以买了一把三千块的吉他。我问他你怎么不买把好点的琴,他说:“我没钱啊!” 。。。。。
3. 组乐队
所有的大师,不管什么乐器的,给学习者的N条建议中都会有一条:“与各种不同风格的乐队或者音乐人进行合作”。一句话,音乐是玩出来的。不管是看似简单的英式摇滚,还是复杂的爵士乐,都绝对不是你一个音一个音抠出来的。每种音乐都有其独特魅力和创作学习的方式。古典音乐因为有完整而严谨的体系,所以作曲可以一个人在家里坐拥全世界最棒的管弦乐队(各种音源)。但流行音乐(我们以后会讲流行音乐的界定)是多元的、瞬息万变的,需要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相互给予和碰撞来发展。
好了,先说这么多,以上三点后续都将会有单独的篇章跟大家具体聊。也欢迎大家在后台给我们留言。
更多音乐行业资讯和辛辣点评请关注云图音乐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