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飞碟。
早期的飞碟唱片旗下有“四大天后”,除了苏芮,还包括黄莺莺、蔡琴和王芷蕾。和苏芮不同的是,这三位歌手无一例外是从别家唱片公司过档而来,并且早已盛名在外。但是经过飞碟的重新包装和定位,都拥有了一片崭新的音乐天空。
相对于苏芮的大器晚成,黄莺莺成名极早,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就在俱乐部里唱西洋歌曲,她和苏芮是音乐上的挚友,当年俩人辗转于台北的各家歌厅驻唱,在黑暗中相互鼓励对方。直到1974年,黄莺莺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人看在眼里,他就是刘家昌,于是黄莺莺得以签约歌林唱片,以一曲《云河》一跃成为国语歌坛的佼佼者。其时,台湾的民歌运动还未起步。
黄莺莺在1983年推出的专辑《天使之恋》先是创造了连续13周的排行榜冠军,接着又夺下季冠军和年度总冠军。这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也让24岁的制作人马兆骏一举成名。
1986年转投飞碟唱片后,她的形象经由《来自心海的消息》打造为华丽、洋气而充满神秘气质,开始全面抛开旧式情歌的柔弱和无病呻呤,大胆尝试“硬派唱法”,风格转向浓烈,声音几乎可以用完美无瑕来形容。
黄莺莺是台湾少有的中英文专辑都热卖的歌手(另一个是齐豫),这一成绩也是在飞碟取得的。飞碟为黄莺莺设计了一张英文一张中文专辑间隔出版的套路,5年10张专辑,至今被认为是黄莺莺最好的音乐时期,
1987年由曹俊鸿制作的专辑《雪在烧》是她在飞碟时期的登峰造极之作(后期的作品只有《葬心》可以媲美),这是一张当时流行乐坛颇为罕见的中西合璧的概念式专辑。尤其是标题曲《雪在烧》的编曲显得格外新颖:二胡的凄凉在激越的鼓点声中转为紧张的激情,古典意境和现代人内心的挣扎配合得令人动心。
《雪在烧》树立起黄莺莺在音乐上勇于尝试与创新的形象,呈现出她所标榜的“后现代”艺术观,也成为台湾乐坛新的音乐风格的走向标,标志着流行音乐自“民歌运动”以来转型期的结束和黄金期的开始。
作者:李木子
七十年代生人,八十年代末开始接触港台流行音乐和西洋古典音乐,1992年尝试写下第一篇流行乐评,2001年曾玩票主持了一年的电台古典音乐鉴赏节目《Music In Paradise》。
台湾流行音乐的珠玉脉络(24)
台湾流行音乐的珠玉脉络(23)
台湾流行音乐的珠玉脉络(22)